• 2018年第1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一/封四

      2018, 10(5):0-0.

      摘要 (438) HTML (0) PDF 411.14 K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二/封三

      2018, 10(5):0-0.

      摘要 (443) HTML (0) PDF 2.53 M (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18, 10(5):0-0.

      摘要 (423) HTML (0) PDF 148.68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文
    • 武汉城市区域水陆风环流的形成与转化特征研究

      2018, 10(5):521-526.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1

      摘要 (931) HTML (0) PDF 960.29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既与本地污染物排放密切有关,也受局地特殊的风场影响.本文以武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长江沿岸的江陆风环流、东湖沿岸湖陆风环流的形成与转化特征,发现江风、湖风开始时间均为07:00-08:00,一年中最大风速均能达到2 m/s左右,而春夏季江风的持续时间高于秋冬季,夏季湖风的持续时间高于春季.同时发现区域附近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湿度变化趋势大体上跟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且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延迟时间大约为1 h.

    • 武汉市居民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2018, 10(5):527-535.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2

      摘要 (563) HTML (0) PDF 1.33 M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对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以便研究武汉市典型居民区周边VOCs的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武汉市空气中VOCs的体积分数为(46.24±24.57)×10-9,表现为烷烃>含氧有机物>烯烃>卤代烃>芳香烃.受交通排放影响烷烃的比例上午高于下午,1月机动车尾气为武汉市主要的VOCs排放源,夏季含氧类化合物浓度高于冬季,可能更多地受本地喷涂等溶剂使用行业和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影响,5-9月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源排放特征.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得到武汉市居民区大气VOCs主要有6个来源,分别为燃烧源、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溶剂使用、汽油挥发和植物排放.其中,燃烧源、机动车尾气贡献比例最高,是该区域VOCs控制的重要排放源.

    • 偏东小风在武汉市秋冬季重污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18, 10(5):536-546.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3

      摘要 (664) HTML (0) PDF 5.39 M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运用了多元资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风廓线雷达探空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和多种方法(后向轨迹追踪、聚类分析、潜在源区贡献法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武汉地区特殊气象条件对重污染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偏东小风所带来的外源污染物对形成严重污染日的贡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后向轨迹追踪分析表明,武汉地区严重污染日气流主要为来自安徽南部(47.5%)的偏东小风,模拟结果也显示偏东气流、偏北气流与局地环流共同作用,在武汉地区形成一个局地涡旋,成为反复污染带,加重了武汉地区的污染程度;2)利用潜在源区贡献法(PSCF)分析发现,武汉市秋冬季的潜在源区主要是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江西以及武汉周边地区,因此在冬季大范围污染背景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尤其是安徽南部地区)才能有效地减少武汉市秋冬季的重污染日.

    • 利用WRF-NAQPMS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对武汉城市灰霾天气的影响

      2018, 10(5):547-556.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4

      摘要 (554) HTML (0) PDF 22.04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性质,这有可能增加灰霾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利用Landsat-7 ETM+和HJ-1A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人工解译获得2002年和2012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数字化和尺度转换.在此基础上,针对武汉市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对不同土地类型(历史、现状和规划)利用WRF-NAQPMS空气质量数值模式进行了不同情景的模拟.同时,对比分析和揭示了不同情境下,大气风场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场的变化,解析了下垫面对灰霾天气的影响.可为从灰霾天气防治的角度完善城市土地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武汉市道路扬尘源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18, 10(5):557-562.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5

      摘要 (619) HTML (0) PDF 4.10 M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参考AP-42方法的采样规范(USEPA,2011),对武汉市13个城区的不同类型道路采集了137个扬尘样,并记录采样面积、车流情况、车道状况、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气象数据要素信息,得到了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估算了其扬尘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结果表明:武汉总城区尘负荷由大到小顺序为支路 > 次干道 > 主干道 > 快速路,其中支路平均尘负荷为2.396 g/m2,快速路为0.852 g/m2,远城区平均尘负荷是主城区平均尘负荷的2倍左右.各类型道路不同粒径范围的道路交通扬尘排放因子大小顺序为支路 > 次干路 > 主干路 > 高速路,与尘负荷大小趋势一致.2016年道路交通扬尘源TSP的年排放量为156 931.4 t,PM10的年排放量为39 868.7 t,PM2.5的年排放量为11 574.8 t,其不确定性范围分别为-24.7%~31.4%、-31.3%~32.9%、-31.8%~30.5%.其中主干道扬尘排放量最大,其TSP、PM10和PM2.5的年排放量分别为64 447.1、16 372.9和4 753.4 t.

    • 武汉市冬季典型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2018, 10(5):563-570.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6

      摘要 (584) HTML (0) PDF 4.53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1月我国中部及东部地区多个省份出现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本研究综合分析了2018年1月18-22日武汉市发生的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特征及成因.监测数据显示,在此次PM2.5重污染过程中,武汉市城区PM2.5小时均值超过150 μg/m3.污染期间PM2.5以0.5 μm以下粒子变化为主,除了不利的天气形势外,机动车、燃煤是造成重污染的重要原因,北部的河南省、东北部的安徽省以及湖北省黄冈市等省市的污染输送加重了武汉的污染程度.

    • 武汉市大气污染变化趋势预测

      2018, 10(5):571-578.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7

      摘要 (698) HTML (0) PDF 2.89 M (1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准,结合《武汉市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3-2027年)》研究工作,预测了其实施后在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污染源综合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方面对武汉市SO2、NOx、PM10、PM2.5的减排量.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模拟分析了《达标规划》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实施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达标规划》实施后,2020年武汉市SO2、NO2、PM10和PM2.5排放量将分别比2014年削减22%~66%、6%~37%、14%~40%和17%~46%;武汉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NO2和颗粒物年均浓度仍不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武汉市源成分谱特征研究

      2018, 10(5):579-589.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8

      摘要 (682) HTML (0) PDF 1.57 M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采集武汉市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城市扬尘、餐饮源、生物质燃烧源、工业煤烟尘和电厂煤烟尘等7类源样品,并分析其碳组分、水溶性离子组分和无机元素组分,建立PM10和PM2.5源成分谱.研究表明,地壳元素Si、Ca、Al以及Fe等是土壤风沙尘的主要特征组分,其中Si是含量最高的成分,也是土壤风沙尘的标识组分.无组织建筑水泥尘中Si和Ca元素含量较高,将Ca元素作为无组织建筑水泥尘区别其他源类的重要元素,而有组织建筑水泥尘中OC、SO42-含量比无组织建筑水泥尘高.城市扬尘中Ca的含量相对较高,表明城市扬尘受到建筑水泥尘影响较多.生物质燃烧源成分谱中OC的含量远高于成分谱中其他组分,另外Cl-和K的平均含量也较高,K一般为生物质源的特征元素.

    • 武汉市冬季灰霾期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

      2018, 10(5):590-598.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09

      摘要 (679) HTML (0) PDF 2.61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1月,利用颗粒物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PM2.5样品并进行水溶性无机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Ca2+)的分析.结果表明,NO3-、SO42-、NH4+是PM2.5中最主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除Mg2+与Ca2+外,PM2.5与WSⅡs (水溶性无机离子)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且移动源贡献占主导地位.阴阳离子平衡表明武汉市冬季灰霾期PM2.5呈中性或弱酸性.通过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模拟并采用分层聚类得出了4种主要的后向气流轨迹及相应的PM2.5和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区域传输对此次灰霾期影响较大.

    •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

      2018, 10(5):599-605.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0

      摘要 (797) HTML (0) PDF 9.92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查获得典型行业污染源活动水平,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结合经纬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道路长度等数据将排放清单进行了3 km×3 km网格化处理.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固定燃烧源为SO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64%;移动源为NOx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51%;颗粒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CO和VOCs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BC和OC排放均以移动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为主,NH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

    • 湖北省PM2.5质量浓度遥感估算与时空分布特征

      2018, 10(5):606-615.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1

      摘要 (643) HTML (0) PDF 7.45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地面站点稀疏不足以提供高空间覆盖、高空间分辨率的面域PM2.5数据支撑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问题,以湖北地区2015-2017年的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为主预测量,结合温度、湿度、风速、压强等气象参数和植被指数数据等辅助预测量,建立了AOD-PM2.5关系逐日变化的线性混合效应(LME)模型,用于估算湖北地区的PM2.5浓度水平.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了模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2015-2017年的交叉验证R2分别达到0.89、0.85和0.88,利用MODIS AOD数据反演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很好地用于区域细颗粒物遥感监测;2)省内PM2.5质量浓度空间差异显著,鄂东、鄂南和鄂北高,鄂西北和鄂东南低;3)全省PM2.5估算时空数据年均值呈下降态势,分别为65.6±39.8、57.1±34.1和48.1±28.3 μg/m3,各市除随州、咸宁2016、2017年年均值持平外,都呈下降趋势.

    • 关中5市环境空气质量特征与成因分析

      2018, 10(5):616-622.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2

      摘要 (491) HTML (0) PDF 1.37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等资料,采取调查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关中地区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宝鸡5市空气质量的总体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染物普遍严重超标,其中PM2.5和PM10分别超标91%和77%;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和PM10,夏季的主要污染物是O3;关中空气污染受地形、气象条件和工业排放、采暖、施工、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大气污染具有相似性,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气象监测、评价及预警若干问题

      2018, 10(5):623-628.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3

      摘要 (547) HTML (0) PDF 843.93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表明,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气候变化的总体效应为弊大于利;人类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要素如何变化,相关生态现象与生态过程机制如何,生态问题及其机制如何,均需要全面监测及综合评价才可能通过构建模型、建立基准进行风险预警.这也是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维护生态稳定性的客观需要.生态要素影响并制约着区域气候特征,而特定气候也不同程度地反馈于生态过程,产生不同的生态效果,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生态气象耦合关系问题.生态气象就是在生态学及气象学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学科,并结合相关学科及遥感等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内涵.未来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及预警将全面展开,生态科学研究与气象业务服务也将紧密融合,生态气象评估方法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互联网+"理念将促进"生态物联网"与生态气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本研究对于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ECC)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球载式下投国产北斗探空仪测风性能评估

      2018, 10(5):629-640.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4

      摘要 (947) HTML (0) PDF 2.33 M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球载式下投北斗探空仪测风观测试验,建立了针对下投式的测风试验评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段北斗测风的准确度接近RS92探空仪的探测准确度要求,两者一致性较好;下降段RS92测风误差基本上与上升段的属于同一量级水平,下降初期测风数据在使用时需要做预处理或者有效控制;下降段BD探空仪测风误差与下降段RS92的基本相当,除了球炸初期外,基本上接近WMO的测量要求,此外初期的急速下降对导航定位测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体而言,球载式下投探空观测在时间上可以实现对原有的1次探空进行加密,在空间上可以增加1个区域的探测,并为对现有探空站网分布进行合理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浙江东部海岛气温变化特征及与相邻城市站对比

      2018, 10(5):641-646.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8.05.015

      摘要 (481) HTML (0) PDF 1.27 M (1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浙江省东部海岛站和相邻城市站1971-2015年气温资料,通过计算线性倾向率、M-K突变检验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海岛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以及和相邻城市站气温变化的异同,并以海岛站为背景站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结果发现:1)海岛地区1971-2015年间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存在明显的升温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29、0.033和0.028℃/a,变暖幅度明显小于相邻城市站;春、秋季是四季中变暖幅度最大的季节,其次是冬季,夏季最弱,尤其北部海岛夏季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2)海岛站气温变暖是一种突变现象,平均最高气温发生突变时间最早,平均最低气温最晚;相邻城市站突变时间多早于海岛站,城市站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3)以海岛作背景,城市化对于城市站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均为正贡献,加速了气温的变暖趋势,除温州外对四季气温的贡献率也均为增温趋势,贡献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025    E-mail:nxdxb@nuist.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