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规范状态空间系统辨识方法

      2014, 6(6):481-504. CSTR:

      摘要 (935) HTML (0) PDF 1.41 M (3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因为状态空间模型既包含了未知状态,又包含了未知参数,且二者是非线性乘积关系,使得辨识问题变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详细研究了规范状态空间系统的状态与参数联合估计方法.采用交互估计理论,即采用递推方法或迭代方法实现系统状态与参数的交互估计.基本思路是在计算参数估计时,辨识算法信息向量中的未知状态用其估计值代替,然后利用获得的参数估计,设计基于参数估计的状态观测器或基于参数估计的Kalman滤波算法估计系统的状态,二者形成一个交互计算过程(递阶计算过程).沿着这条思路,分别从递推方案和迭代方案,研究和提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和基于Kalman滤波状态估计的随机梯度辨识算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算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算法,以及模型分解的辨识算法,并给出了几个典型算法的计算步骤、流程图和计算量.

    • 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理

      2014, 6(6):505-509. CSTR:

      摘要 (887) HTML (0) PDF 1.26 M (2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具有颗粒大、晶粒尺寸小及比表面积较高等优点.以明胶作为模板,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锐钛矿型TiO2;明胶的加入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改变了其晶粒尺寸和排布方式,得到了一种由纳米晶组成的多孔微球;微球直径约为200~500 nm,其中孔隙约为2~5 nm,平均晶粒尺寸为(14.3±0.9)nm.在此基础上对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 多模式智能路灯控制系统

      2014, 6(6):510-514.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1.04 M (3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多模式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道路、巷口或定时应用3种情况进行工作模式选择,并根据环境光亮度决定是否启动所设定的工作模式.巷口工作模式时,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道路上有汽车或行人通过时,将识别信号送入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交通灯开启;道路工作模式时,路灯处于开启状态,以保障行人畅行;定时模式时,通过DS1302定时模块,可以设定路灯的开关时间.此外,该系统还具有自动故障检测功能,功能全面,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多变量时间序列滑动窗口异常点的检测

      2014, 6(6):515-519. CSTR:

      摘要 (1312) HTML (0) PDF 1003.25 K (6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多变量时间序列(MTS)的异常点的探测问题,提出了采用由粗到细的二次探测方案.基于滑动窗口数据的置信区间,构造了变化趋势值特征和相对变化趋势值特征分别用于二次探测,同时研究了特征的快速提取算法.通过对OPEN3000数据监测系统采集的事故发生前后某市城南变电站各设备表的数据集进行异常点探测,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异常点的位置.

    • 血管介入手术中的柔性虚拟力触觉系统研究

      2014, 6(6):520-524. CSTR:

      摘要 (893) HTML (0) PDF 2.40 M (2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虚拟手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力反馈作为虚拟手术的核心技术,其实现的效果直接影响了虚拟手术的沉浸感.通过对经典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进行研究比对,选择了球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并建立了精确的反馈力计算模型,实现了介入血管中的柔性碰撞仿真.该仿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精度.

    • 基于单CCD尺寸检测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2014, 6(6):525-529. CSTR:

      摘要 (831) HTML (0) PDF 1.37 M (2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机械零件尺寸检测的精度,针对Tsai两步标定法中初始参数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投影约束的三步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直线投影约束条件求解出图像中心点和畸变参数的初始值,然后结合径向排列约束条件求解超定方程组得出全部外部参数和余下内部参数值,最后对全局参数进行非线性优化.为验证提出方法的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图像模板的世界坐标系实现,即首先利用图像像素坐标求取摄像机坐标,再将摄像机坐标进行归一化,利用外参数矩阵就可以求解出图像点的世界坐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摄像机标定的精度,像素误差可达0.126 5像素点,单目视觉尺寸检测中任意两点距离误差小于0.41%.

    • 基于触控操作方式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系统技术研究与实现

      2014, 6(6):530-538. CSTR:

      摘要 (886) HTML (0) PDF 2.91 M (2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触控操作方式,运行于移动计算设备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系统MeteoExplorer Touch,它是世界上首款提供触控操作方式体验,运行于Windows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系统的技术特色有:1)针对Windows 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崭新特性进行设计,实现了诸如使用手指滑动、捏掐伸展完成底图的缩放和漫游,在操作系统从低功耗运行状态下再次激活后恢复用户会话状态等功能,从而为广大气象科研和业务人员在平板电脑上分析、处理气象数据提供了全新的体验;2)MeteoExplorer Touch不仅仅是一个图片查看器,它还实现了主流桌面版专业气象软件所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数据资料解析、观测场客观分析、物理量计算、图形产品生成、地理信息和图层管理等;3)MeteoExplorer Touch注重程序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功能,使用XAML标记语言设计用户界面,使用DirectX 11硬件加速渲染技术进行图形显示,因此,它具有原生程序所特有的性能高、速度快、系统资源需求低的优点.

    • 一次冷锋云系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

      2014, 6(6):539-548.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6.61 M (2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飞行探测数据,对影响2011年4月17日河北抚宁县森林大火的一次冷锋云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宏观分析,过程降水的水汽仅来自冷锋自身所携带的微弱水汽,水汽辐合值较小,不利降水;2)微观分析,冷锋层状云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存在较薄的过冷水云区,小粒子数浓度大于20 cm-3的云区占一定比例.飞机催化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增强,CAS(云气溶胶粒子探头)探测的小粒子数浓度、云含水量及粒子平均直径均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次冷锋云系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 2010年梅雨期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

      2014, 6(6):549-557. CSTR:

      摘要 (902) HTML (0) PDF 5.04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我国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2010年梅雨期间(6—7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落区,将该年梅雨期间的降水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7—11日,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阶段为6月18—22日,雨带中心南压至江南地区;第三阶段为7月7—17日,此时雨带北抬重回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NCEP/NCAR逐日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述3个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 雨带出现南北摆动的现象与强冷空气南下有关;2) 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处在暖式切变和弱的暖式切变的控制之下,是造成降水的主要原因;3) 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位置明显偏西,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二者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时间都对应着西太平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降水发生的位置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 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2014, 6(6):558-569. CSTR:

      摘要 (1021) HTML (0) PDF 2.73 M (2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欧洲中尺度气象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地表温度,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四季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春、夏、冬季地表温度变化以整体型为主,并且大部地区地表温度呈现升高的趋势;秋季地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并且以东部和西部地表温度的反向型异常变化最为显著.此外还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季节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整体型变化可以持续3个季节.

    • 江苏省雷暴和雷击事故对比及其雷击率分布特性

      2014, 6(6):570-576. CSTR:

      摘要 (923) HTML (0) PDF 1.67 M (2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苏省1980—2010年共31 a逐日雷暴和雷击伤亡人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得到:1)江苏省雷暴过程和雷击事故均呈上升趋势,但后者较前者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江苏省雷击事故过程的雷击率呈单峰型特性,气候倾向率为正值,呈上升趋势;3)江苏省历年雷暴和雷击伤亡总人数都呈单峰型特性,峰值出现在7 月,趋势线基本平行,相关系数(0.627 885)较高,上升趋势较为一致,雷击死亡人数波峰出现在7 月,而雷击受伤人数的波峰却出现在8月;4)雷击伤亡人数的雷击率呈双峰型特性,其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峰谷值相差很大,各月波动明显;5)雷击伤亡总人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各雷击率地区分布不同,雷击伤亡人数的雷击率最高值区出现在南通地区,死亡人数的雷击率最高值区在南通和淮安地区,而受伤人数雷击率最高的区域在徐州地区,其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非均一性特征明显.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025    E-mail:nxdxb@nuist.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