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基于固相方法的环肽合成研究进展

      2013, 5(3):193-200. CSTR:

      摘要 (1364) HTML (0) PDF 1.42 M (2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肽是一类肽链一端(N端)游离的α氨基与另一端(C端)游离的α羧基发生缩合脱水反应而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在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固相合成是将反应物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在一个反应容器中进行所有反应的合成方法,该法便于自动化操作,产率高,产物易分离.介绍了基于固相合成方法的环肽合成进展,包括环肽的合成原理、一般合成步骤以及影响成环的因素等.

    • IPCC AR4多模式对海河流域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及预估

      2013, 5(3):201-208. CSTR:

      摘要 (1033) HTML (0) PDF 869.46 K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海河流域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检验IPCC AR4中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的模拟能力,并预估未来2011-2050年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以及多模式集合对海河流域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MIUB_ECHO_G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具有相对较好的模拟能力.海河流域气温和降水未来情景预估表明:气温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A1B情景下各模式的年升温率均高于全国水平;未来降水也呈现增加趋势,在A1B和B1情景下,各模式都为夏季降水增加显著.A2情景下,春季时各模式降水均增加显著,A1B情景下,MIUB_ECHO_G模式模拟在2013年出现突变,降水量出现显著增长,A2情景下,MIUB_ECHO_G模式和多模式集合模拟的降水量则是在2031年和2001年出现突变,出现显著增长.

    • 四川盆地与关中盆地春夏季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2013, 5(3):209-215. CSTR:

      摘要 (1028) HTML (0) PDF 987.32 K (2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四川、关中盆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盆地内部降水稳定同位素春夏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地降水稳定同位素在季节尺度上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大气降水δ18O值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表明温度及降水量都不是两盆地内春、夏季上控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两地春夏季大气降水线及其斜率、截距的异同,可以反映出两地局地气候特点及降水水汽来源的不同.降水水汽的来源是影响两盆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地理因素在季节上对地区降水水汽输送路径的影响改变了局地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组成.

    • 近50 a鄂西山区雾和轻雾发生频次的非对称变化特征

      2013, 5(3):216-221. CSTR:

      摘要 (989) HTML (0) PDF 839.10 K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北西部山区宣恩站为例,利用1959-200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鄂西山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年雾日数平均为29 d,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该地区雾在每个月都有发生,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夏季发生频率最低;该地区年轻雾日数总体上与年雾日数变化趋势相反,呈上升趋势,各月月平均轻雾日数在9~15 d之间,12月平均轻雾日最多,5月平均轻雾日最少.通过分析宣恩51 a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发现,夜晚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降水变化不明显,14时能见度≥20 km的年日数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雾和轻雾发生频次的非对称变化趋势可能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有关.

    • 四川省冬季雾的数值模拟及能见度参数化

      2013, 5(3):222-228. CSTR:

      摘要 (999) HTML (0) PDF 1.44 M (2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2009年冬季四川省入冬后最大的一次浓雾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雾区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的相对湿度也接近实况.利用成都双流机场的实测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分别用确定性和概率性方法获得能见度(Vis)和相对湿度(RH)的参数化方案,用模拟的相对湿度来估算能见度.研究结果表明,概率为5%的Vis-RH的参数化方案在浓雾过程中估算的能见度最为准确,可以为今后能见度的预报提供参考.

    • 九华山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的影响作用

      2013, 5(3):229-235.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1.10 M (2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位于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上测站和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地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年平均雾日平地区为19 d,低山区为82 d,半山区为145 d,高山区为110 d,平地区雾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山区雾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地区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山区的雾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平地区雾日10月-次年1月出现频率较高一些,山区雾日的高值出现在3月,低值出现在7月,1-4月山区雾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平地区;平地区和低山区最易生成雾的时间在05-07时,半山区和高山区在04-08时;平地区和低山区的雾主要在08-10时消散,半山区和高山区主要在09-11时;半山区雾的平均持续时间和最长持续时间均大于其他区域,高山区雾的最短持续时间仅有0.2 h;未饱和湿空气随气流进入喇叭口后,受到上升运动的作用,气团抬升冷却,在喇叭口底部区域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雾;地形逆温的存在提供了稳定的层结条件,对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山区风场的辐合作用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

    • 结合气象模式与GloBEIS模式研究气象条件对BVOCs排放的影响

      2013, 5(3):236-243. CSTR:

      摘要 (1441) HTML (0) PDF 1.15 M (2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BVOCs对全球碳收支、对流层化学反应及臭氧的形成和气候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选取森林覆盖率高且BVOCs排放尚未有研究报道的中国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美国NCAR中心提供的1°×1°的6 h NCEP再分析资料,运行MM5模式,得到模拟结果,从中提取GloBEIS模型所需要的近地面层的温度、湿度、风速和云量的格点气象数据,实现了将MM5模式与GloBEIS相结合对BVOCs进行研究.研究中需要的植被种类及分布数据来自于最新的"植被信息系统"数据库,选取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植被生长茂盛的2006年7月和2010年7月作为模拟时段,运行GloBEIS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的BVOCs的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与温度和云量等气象要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受温度和PAR(光合有效辐射通量)的共同影响,日变化趋势显著,随着温度升高,PAR增强,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增大,在午后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由于云量与PAR成反比,因此云量越少,异戊二烯的排放量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与异戊二烯不同,温度是单萜烯和其他VOC的排放的主导因素,受PAR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温度越高,排放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 污泥/煤流化床混烧底灰中的重金属毒性研究

      2013, 5(3):244-250. CSTR:

      摘要 (1040) HTML (0) PDF 903.13 K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污泥与煤按不同质量比例混烧后,底灰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浸出毒性.结果表明:30:70的泥煤比使底灰中重金属硫化物及有机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即生物无效部分比例最大;在浸出毒性实验中,30:70的泥煤比使底灰重金属浸出量最小.由此推出,对环境毒害程度最小的泥煤质量比为30:70,即该实验条件下最优泥煤质量比为30:70.

    • 蒸汽射流道路除冰效率仿真研究

      2013, 5(3):251-256. CSTR:

      摘要 (968) HTML (0) PDF 1.18 M (2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将射流冲击技术应用于路面积冰去除,将具有一定温度、压力、流量等射流参数的蒸汽流体,经过射流管上的细孔喷出,冲击冰路结合处,使该区域温度迅速升高至融化,实现积冰与路面的快速分离,结合铲斗,将冰层推走.利用Gambit和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建立射流除冰的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孔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除冰效率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内射流孔分布密度的增加,除冰效率也相应增大,其中8孔射流嘴除冰效率达到了24 km/h,但随着孔数的增加,除冰效率并不成单调性增长,需要选择合适的最优值.

    • 三维分形树的虚拟仿真研究

      2013, 5(3):257-261. CSTR:

      摘要 (992) HTML (0) PDF 785.92 K (2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介绍了模型树的构成和分类,讨论了模型树仿真时存在的问题,继而研究了如何利用迭代函数系统(IFS)仿真出树枝,并提出了一种结合IFS和布告栏的方法来仿真出三维树,最后,采用该方法拟合出2种三维树的分形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多样性和实时性,对模拟三维场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基于误差函数的双模式混合盲均衡算法

      2013, 5(3):262-266. CSTR:

      摘要 (944) HTML (0) PDF 759.23 K (2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基于统计量和瞬时量盲均衡算法的特点,在分析双模式算法切换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函数的双模式混合盲均衡算法.该算法针对修正的常数模算法(MCMA)和判决导引算法(DD)特点,利用2种算法误差函数间的互相关性,提出了新的加权因子选取方法,动态控制双模式混合下2种算法的权重比例,更为准确地控制切换时机,即使在误判决的情况下也能因其动态特性切换回合适的权重比例.水声信道仿真实验进一步说明了该算法在收敛速度上的优越性.

    • 基于LMS的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FPGA实现

      2013, 5(3):267-272.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1.07 M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一种针对DBF(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的最小均方(LMS)自适应处理方法,并在工程上用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算法的验证和调试.该算法比较简单,易于在工程上用硬件来实现.

    • 无线温湿度采集管理系统

      2013, 5(3):273-277. CSTR:

      摘要 (1049) HTML (0) PDF 795.79 K (2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无线传输温湿度采集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温湿度数据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使用串口与 PC 机进行通信,并通过软件编程将采集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备份、存储、查询以及分析处理.

    • 寒潮期间电离层TEC与地面天气参数的相关性

      2013, 5(3):278-283. CSTR:

      摘要 (907) HTML (0) PDF 843.34 K (2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96-2004年间武汉地区发生的寒潮事件,分析了寒潮过境前后该地区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的变化情况及TEC与地面温度、压强之间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1)寒潮过境前,TEC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在2~3 d内完成一次升高和降低;2)在寒潮来临的标准日TEC有明显下降;3)寒潮过境后的5 d内,TEC出现类似"M"形的波动;4)寒潮过境前后,地面温度、压强和TEC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正(负)相关.

    • 累加阶层线性模型的长三角地区年降雨量预测

      2013, 5(3):284-288. CSTR:

      摘要 (905) HTML (0) PDF 722.59 K (2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灰色系统模型与阶层线性模型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起来,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给出了累加阶层线性AMM(1,1)模型,并在结合长三角年降雨量的具体实例时进行了模型改进.对原模型与改进后的AMM(1,1)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为降雨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025    E-mail:nxdxb@nuist.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